第539章 峰路山下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巡视锦州和松山地区后。

    便决定将这座山城作为自己的行辕驻地。

    沿途所见,峰路山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    原本山上树木稀疏、杂草丛生。

    如今所有树木和杂草已被彻底清除或焚烧殆尽。

    这样的做法,一方面是扩大了山上守军的视野,有利于防御作战;

    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明军,可能采取的放火烧山策略。

    边境的明军每年都有出塞烧荒的习惯,经常在草原上纵火。

    对于他们来说,放火烧山是一种熟悉的战术。

    如果不清理山上的杂草,明军在攻山之前放火。

    如此干燥的天气下,己方在山上,极有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失。

    在这片山岭之间,大都是裸露的土地。

    南面的松山堡周围,沿着起伏的山丘,围绕着主峰。

    挖掘了无数的浅沟、深沟和壕沟,筑起了大量的土墙和石墙。

    这些防御工事在各个山岭的高低起伏之处都有所布局。

    主要采用了“两沟三墙”的结构。

    这种结构主要是在一堵墙前面挖有两道壕沟。

    然后,每堵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两百步,以便于相互支援。

    许多石墙和土墙都是利用当地的石块和黏土就地建造。

    有的石墙甚至延伸了十几里长。

    经过清军的精心打造,整个峰路山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战争堡垒。

    从远处看去,旗帜飘扬,哨兵传递信号,战马嘶鸣。

    密集的帐篷和营寨仿佛覆盖了整片山脉。

    清军控制了峰路山,就等于占据了战略优势。

    北面依靠险峻的山脉,南面俯瞰平原和丘陵。

    宛如一头古老的巨兽冷漠地俯视着一切。

    清军牢牢占据着通往锦州的要冲。

    如果不攻克峰路山,就别想踏入锦州一步。

    而凭借这样的地形,明军如果要进攻这座山,只会遭受惨重的损失。

    皇太极骑着马缓缓前行。

    他的眼神冷漠,扫过了峰路山的南北两面。

    南面是坚固的要塞,北面山下的丘陵和平缓地带则是屯兵的地方。

    这一片军营和旗帜连绵不断。

    视线再向东移动,可以看到石门山等地。

    这些山地的东侧,小凌河流淌而过。

    小凌河的北岸是紫荆、磨盘等地。

    此时,那些地方也驻扎了清军。

    以防备明军对大凌河堡等重要地点的攻击。

    随着步伐移动。

    清国的君臣们来到了山城的所在地。

    这座山城规模并不算大。

    东西长度大约一百多步,南北宽度约七十多步。

    城墙全部由坚固的石块堆砌而成,唯一的城门位于东面。

    在城中央,一杆高达十数丈的大旗高高飘扬,随着风势,猎猎作响。

    由于这座山城被选定为清国皇帝的临时行宫。

    因此城内也已经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原本的守备大厅,如今变成了皇帝的寝宫。

    房间内摆放着许多桌椅,地板上铺着厚实的羊毛地毯,四面墙壁悬挂着色彩斑斓的挂毯,整个空间显得极为奢华。

    皇太极步入行宫,坐在镶嵌着宝石和黄金的华丽宝座上。

    他的眼神犀利,宛如神明般俯瞰着站在下方两侧的清国群臣。

    这次大战,除了极少数留守盛京的人员外,余者都随皇太极出征。

    可以说,清国的力量几乎倾巢而出。

    皇太极稳坐宝座之上,目光扫过屋内肃穆站立的群臣。

    最终将视线聚焦在镶红旗主岳托身上:“成亲王,锦州战事的部署由你负责,现在你向众臣详细说明一下目前的战况吧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皇太极突然咳嗽了几声。

    实际上,皇太极一直患有疾病,历史上记载说是高血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