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-《八千里路》
第(1/3)页
前一天下过雨,操场上全是积水,课间操取消了。足足二十分钟的课间休息,学生的欢闹声遍布校园。
下节课是初一(3)班的音乐课,孟昀坐在音乐教室里翻花名册,除了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,她并不能把所有学生认全。
这些天她在网上搜过支教攻略,全是些奉献爱心的空话。
昨晚她把教案推翻重写了三遍,仍无法确定是否能提起学生的兴趣。她为接下来的课程头疼。
陈樾说她“不用心”,她是不承认的。但不可否认她确实“轻敌”。原以为做志愿者么,你给什么,对方便会全盘接受。果然是太高高在上了。
教室外传来口琴声,掺杂着易拉罐、竹片敲水泥地面的节拍声,曲调悠扬,颇有民族风,却又带着金属的节奏感。前奏一过,少年们唱起了歌谣,是少数民族的语言,拖着长长的尾音小调。
孟昀起身走出教室。
操场对面的水泥预制板上,或站或坐聚着一群初中生,白叶在吹口琴,龙小山一手木棍,一手竹子敲打着水泥,杨临钊拿铁丝拍打易拉罐,十几个少年唱着歌儿。
孟昀本想用手机录下来,但不愿承担学生们发觉后立刻散去的风险,便远远欣赏。
少年们笑容恣意,歌声飞扬。
孟昀走神了,不知自己写的那些歌曲,有没有给过听众们此刻这般的感动。
她看着,听着,直到上课铃响。学生们像收集起来的珠子,飞速溜回各自教室。
对面那群孩子收了歌声,朝孟昀过来,擦肩而过地进了教室。只有西谷冲她微笑了一下。
过去一两周,他们对她的稀奇、喜爱和示好已烟消云散。
孟昀知道他们并不太喜欢她。她可能跟之前来过的短期音乐老师差不多,或许在他们心里还要更差一点。
她抱着手走进教室,四十多个小少年熟视无睹,仍在讲小话。
她也不说什么,拉了把椅子坐到讲台上,抱起吉他,略略思索,回忆着刚才的小调,手指拨弄琴弦。刚才他们在操场上唱的歌在吉他弦上弹出来,演奏出另一种不同的风味。
教室安静下去了,大家齐刷刷盯着孟昀。
孟昀弹了一半,抬头,问:“是这个调吗?”
有人答:“是的!”
有人问:“老师你听过《干酒醉》啊!”
孟昀说:“没有,今天第一次听。你们唱得很好,但我听不懂。”
白叶说:“是佤语,老师不会说佤语呢。”
杨临钊立刻说:“有汉语歌词。”
孟昀:“那你们当老师,教我唱这首歌吧。”
学生们来了兴趣,七嘴八舌:“歌词,先写歌词。”
孟昀:“谁上来把歌词写到黑板上。”
学生们你推我搡,孟昀看一眼了,点名:“杨临钊,龙小山,你们两个上来写。”
杨临钊立刻跳起身;班上最安静的龙小山延迟了一会儿,很害羞,但还是起来了。
两人走到黑板前,商量着、回忆着汉语歌词。
很快,龙小山拿粉笔写:“你不敬我么我敬你,你不爱我么我爱你,让我们一起干酒醉,让我们一起干酒醉——”
写到第二段,两人都记不得了,转头问同学。
全班叫叫吵吵,炸了锅:
“小山,是敬你敬你我敬你!”
“不对!”
“你瞎唱!”
“是敬天!”
“对。哦,对!敬天敬地么我敬你。”
“下一句呢?”
“一来二去情谊在。”
“不是二去,是二来,一来二来。”
学生们叽叽喳喳,全班参与着给讲台上的两位出意见,总算把歌词拼凑完整。孟昀正瞧着黑板上的歌词,
“老师,”坐在后排的成浩然翘着椅子叫起来,“你喝酒吗?”
孟昀撒了谎,说:“不太喝。”
“咦——”满屋清淡嘲声。
孟昀笑:“酒量不好,容易醉。”
杨临钊叫:“老师,北上广不相信眼泪,云贵川不相信酒醉。”
满屋笑声。
孟昀也笑,说:“好了,老师们,开始教我吧。”
学生们齐声唱。他们唱一句,孟昀唱一句。
这歌不难,孟昀一遍就会了。
杨临钊笑:“孟老师,学得快嘛。很是棒呢!”
孟昀道:“我们给这首歌加点儿‘混响’吧。”
学生们不懂混响是什么意思。
孟昀拿吉他弹了前奏,临时编了段和弦;又放下吉他,拍拍手,再拍拍桌子,手掌声、拍桌声很快出了节奏。
学生们很机敏,一听就感受到了,跃跃欲试,开始拍手拍桌。
孟昀说:“还可以加上脚板声。”
她拍着桌,踏着脚,旋律出来了。
少年们上手很快,她教了没几遍,就基本整齐。
孟昀抱起吉他,说:“来,我们和一遍。”
她踏着脚板,起了前调。
学生们开始拍手敲桌,击鼓节奏伴着吉他声,前调过了,众人合唱。和弦相伴,节拍敲打,少年们唱着歌,眼里闪着光。
他们越唱越有劲儿,唱到第二段,有学生甚至兴奋地加了段快速的小碎拍,还有学生吹起了相配的口哨。
每个人都是交响乐团的演奏者,唱嗨了,即兴发挥,加拍,变节奏,和谐而又放肆。
到了尾声,少年们齐声喊:“嘻诶哈诶嘻嘿哈!”敲打得更激越,孟昀一拍吉他收弦,歌曲收尾,干脆利落。
全教室疯叫,大笑,鼓掌。
孟昀望着满室笑脸,低头摸了下吉他弦,不由自主弯了唇。
这节课过得飞快。
下课铃响,学生们出教室时,不少人欢快地跟她打招呼:“孟老师再见。”
“孟老师下节课见~”
“再见。”孟昀一一回应,杨临钊还跑过来跟她击了一掌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