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6 英格兰裂开了-《18世纪全面战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劳埃德缓缓起身,抖了抖身上覆盖的尘土,向四周望去。

    然后他看到了一支熟悉的断臂……

    不远处,死不瞑目的费雷尔少了一条胳膊,趴在地上,脑袋刚好转向他所在的方向。

    劳埃德看着残躯不全的战友尸体,顾不得悲伤,开始满地摸爬寻找自己的武器。

    然而,当他拿起米尼步枪的时候,远处已经可以看到冲上来,身穿帝国军军服的士兵!

    帝国军就是英格兰总督区士兵对帝国近卫军的称呼。

    也是他们畏惧的对象。

    “我应该是在后援位置吧,前线的人都哪去了?”

    劳埃德看着呈散兵线冲上来的帝国军,满脸困惑的神色。

    紧接着,他就听到一声声连续的枪响,远处几架手摇式加特林机枪,已经被推到前线,对着正在崩溃的英格兰士兵突突突的扫射!

    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在机动作战的时候,会安放在一个类似跑车的架子上,行军时可以让骡马推送,战斗的时候则可以由士兵推送。

    比起火炮,手摇式加特林机枪的重量要轻得多,机动性自然也要好得多。

    如果在进攻时遇到扎堆的敌人阵列,只需要推上来几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,交叉射击几秒钟,就能将对方彻底击溃!

    别看双方都已经淘汰了滑膛枪,但战术仍然停留在密集排枪阶段。

    尤其是英格兰军队,米尼步枪仅仅只是提升了有效射程,射击频率跟原本的滑膛枪差不多,自然需要密集的排枪横阵来追求火力密度。

    至于帝国军,除了进攻冲锋的时候,为了保持火力密度,往往也会采用密集的排枪方阵。

    这其实是最有效的杀敌手段。

    后来的散兵线也好,三三战术也罢,说白了都是因为武器的杀伤效果越来越好,密集的人海战术失效,才出现的。

    帝国近卫军面对的对手连机枪都没有,自然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战术,对于使用栓式步枪的帝国近卫军士兵来说,散兵线只会削弱他们的局部火力密度,只有在进攻冲锋的时候,才会使用,并且还要让手摇式加特林机枪跟随,来保持稀疏的火力密度。

    火力密度在这个时代,就是战争决胜的王道!

    当然,帝国近卫军敢用散兵线战术冲锋的另一个原因,则是因为帝国近卫军的炮兵装备的榴弹炮具备时代碾压技术优势,发射的榴弹可以先一步将敌人的密集队形送上天堂,所以在进攻的时候不用担心会遭遇敌军的排枪横阵。

    否则,散兵线冲锋的话,一旦撞上敌军的排枪横阵,很容易被排枪横扫。

    在李维上辈子那个世界历史上,即便到了甲午战争时期,日本和清朝的军队对战,也是依靠密集的排枪战术对射。

    可笑的是,当时的清军明明具备比日军射速更快的单兵枪械,却在对射之中屡战屡败,充当着运输大队长的职务……

    不错,被后世诟病的甲午中日战争,清军是在具备装备优势的情况下,被日军击败的!

    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,清军都具备装备上的优势。

    而比起被慈禧挪用了军费的海军舰船,战斗力受到不小的削弱,陆军的装备还是不错的,毕竟陆军装备的维护费用远低于海军……

    然而,当时充当陆军主力的淮军,拿着更好的武器,却被日军一路从朝鲜平推到旅顺……

    打出了让清朝高层陷入自我怀疑的溃败……

    要知道,开战前,由于军队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,清朝高层普遍有一种优越感,否则慈禧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贪污军费。

    就因为连慈禧都觉得此战没什么难度,才会贪污军费!

    结果打起来才知道,战争并不是看谁的人数和装备好就能赢的……

    可以说,甲午中日战争就是翻版的抗美援朝,只不过双方扮演的角色刚好是相反的……

    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甲午中日战争相当于揭开满清最后一次遮羞布了,清朝实在是败得太丢人了!

    连当时身为世界霸主的西方列强,都感到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劳埃德看着远处正在被屠杀的自己人,本能的趴在地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