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五章:唯有留守,逃过此劫-《大国贸易,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脱离了印度母公司,大陆的硅片厂,够呛。

    很容易被国内的同行低价挤垮。

    林岭东坚持不让,反复协商之下,对方终于让步,同意了50%以下的返销份额,但只能返销印度,还需要专项审批。

    华晶方面,看来是缺片缺急了,主动涨了20块钱的价格,承诺检测良品率70以上,便以100元单片的价格收购。

    林岭东这才满意点头。

    将华国市场,与印度母公司连接起来,才是他目的所在。

    不能沟通的海外资产,很难迅速壮大。

    耗费了半个月时间,项目才总算敲定,到龙华工业区看地皮,此时的龙华还是一片农田野岭,工业区规划了1000多亩的土地,可就那么几家工厂,围绕着白鸽湖修建一圈儿,有80%以上的土地还未开发,唯独一点比较合适,在白鸽湖旁边,修了一座火力发电厂。

    此时的深圳,大亚湾和岭澳的核电站还没开始修建,到处都是这种小型火电站,还时不时的限电供应,都工厂来说挺蛋疼的。

    有这么一座电厂在,又提前签订了不断电的条款,可以安心发展了。

    挑的土地,也挺刁钻。

    就在富世康旁边。

    88年,郭老总带着钱到龙华建厂,最初的手笔还不如林岭东,只投了200万美金,却在当年圈下了30亩地,修建的还是铁皮厂房,从事电脑接插件的代工组装,只有318人的生产线。

    可因为拿下了戴尔的订单,工厂很快就发展起来,扩充到6000多人,厂房有二十几座,八个业务部也已经拉起了三个,因为缺乏生活配套,这一位老总被逼无奈,在厂子里修建了篮球场,生活超市,俱乐部和电影院等配套,来丰富职工的娱乐生活,管吃管住,让工人们24小时呆在工厂。

    罗主任贴身随行,一路介绍也是挺自豪的:“去年的这家工厂,营收就达到了两个亿,是龙华成长最快的一家企业,他们这里搞得好呀,吃在工厂,住也在工厂,员工们的归属感很强。”

    这年代的深城工厂,管吃管住,算是个稀罕的待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