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六六章 寻找信心-《怒海覆清1852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流通的环节越短,就越加的高效。

    以前的土地也是这么多,种地的也是那些人。只是那个时候,大部分人都是佃农。

    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进入地主的手中,而这些地主喜欢将粮食存在自家的仓库中。

    另外,按照满清的政策,南方的粮食要填补北方的粮食空缺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有大量的南方粮食运送到北方去。

    长途的运输会损耗掉大量的粮食。

    最终的结果就是粮食普遍不足。

    现在华族将这部分粮食都给省下来了。

    董良来到炮台之后,自然要通知炮台的负责人。

    负责马尾炮台的守备司令名叫李德仲,以前是教导队的王牌爆破手。

    在西表岛的时候就跟在董良的身边学习炮术。

    后来周成国在福州城的中洲岛上组建炮兵学院,李德仲还去做了一段时间的教官。

    现在他虽然担任马尾炮台守备司令,但是还是会去炮兵学院给学员们上课。

    “哎呀,元首啊,您来炮台,也不说一声呢。”李德仲呆在董良身边的时间很长,他知道董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,见到董良之后嘻嘻哈哈的,没个正形。

    可不是每个人都敢在董良面前这样。你在一个上位者面前越是随意,说明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颇高。

    李德仲这样其实是在做给手下的人看的。

    他是准备向手下展示自己在元首面前多熟悉。

    董良哪里不知道李德仲的那点小心思啊。

    他笑着拍了一下李德仲的肩膀道:“我就是要来看看你小子是不是偷懒了。马尾炮台是可是福州的门户,是我华族政治中心的最后一道门户。我得来看看是不是所托非人。”

    李德仲赶紧拍着胸脯说道:“元首啊,您就放心吧,我们炮台守备队的训练一刻都没有停歇。这不您给咱们弄了新家伙嘛,我正带着人捣鼓呢。”

    “走吧,我就是来看看你们的新家伙的,前面带路。”

    华族的铸炮技术在董良的指导下突飞猛进。

    以现在的钢材性能自然是做不出后世那种带着膛线的后膛钢炮。

    但是董良想到了从铸造工艺上下手。

    克虏伯最早也是从铸造火炮的工艺着手改进火炮的。

    在一次参观缴获的英国战舰的时候。

    董良突然想起了一种酒瓶状的火炮。

    这种炮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非常出名。

    至今在很多的炮台景点还有这种火炮的原型。

    因为这种炮又大又重,大部分都是作为要塞炮使用。

    所以有很多保留了下来,而那些轻便的野战炮则大多数都被回炉,从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
    这种我们经常看到的要塞炮就是罗德曼火炮或者是达尔格伦火炮。

    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,重点在于铸造工艺而不是外形,罗德曼和达尔格伦都是十九世纪时期美国炮兵军官。

    两种炮设计原理一样,达尔格伦的理念是设计大炮时根据实际膛压来分布炮身部位的厚度,罗德曼的改进在铸造工艺上,一句话说明白,铸件从内部冷却,会让金属晶体结构更加均匀而且没有内应力,发射一千次都不会炸膛。

    炸膛一直是困扰着火炮铸造的重要的问题。

    一门巨大的火炮,光是安装就花费巨大,要是打了几次就没用了,那它还如何防御敌人。

    岸防炮要想命中敌人并不容易,而舰队对要塞的进攻通常需要几天时间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内炮台上的火炮要不断地发射,不可能中途去更换火炮的。

    董良一直想铸造一种耐用的岸防炮,射程足够远、威力足够大,还要耐用。

    海军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华族都需要通过岸防炮来对付洋人的舰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