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7章 慈济堂-《重生仙途从大宅门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光绪七年(1881年),马上出正月了,一件事引起了民众的热议。

    百草厅白家接手了东城区的一处育婴堂。原本这处育婴堂什么时候建的已经没人知道了,育婴堂之前的田产早就被变卖一空,现在除了这个中等的院子,就剩下两个老妇人还在,婴儿是一个都没有。两个老妇人也没什么生活来源,自己都天天不知道哪找吃的呢,怎么还能接收婴儿。在这育婴堂,也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住。

    之所以没人打这处宅子的主意,主要还是育婴堂的牌子还挂在大门上呢,大家还都要点脸。破皮无赖也都知道不能被人当枪使,最后赔了自己的性命,成全了别人的名声。

    刚开始白家接手育婴堂,还颇为引起一些微词,都想看看白家之后怎么做。之后白家在城外起了庄子置了地,算是育婴堂的一份营收。找了两对孤儿寡母的人家,算是育婴堂的帮工了,没有工钱,但是起码饿不着,这两对母女对着白家是感恩戴德的,就这样育婴堂也开始运作起来。陆续也有人把婴儿送过来,大多都是女婴。也有不少逃难来的,把孤儿送过来。

    有的孤儿被送来的时候,就带着病,都是小病没钱看,一点点拖的。为此白家请不少药行的同仁来给这些孩子看病,白家按方抓药救治这些生病的孩子。

    再也没有人质疑白家的用心了,纷纷夸赞白家的义举。说白家虽行商贾之事,但毕竟是医药世家,不仅多年行医施药,而今更是接收孤小慈危济困,算得上是这京城叫得上号的仁善之家了。

    也有几家买卖家出于善心,也相信白家,给育婴堂捐款了,虽然都是三五十两的,但是白家也乐得有人参与。

    白景杉知道了以后,建议白老爷子,一是做好账,一定要杜绝贪污善款的事,每笔收入,支出都要登记造册,能经得起外人查;二就是喜报,用大红纸写上,感谢某某家商号捐助善款多少两银子。人家可能只是善心,并不图什么名声,可是白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。

    自从大红喜报贴在育婴堂大门边上,老百姓就纷纷叫好,致使先捐银子的几个买卖家,生意都好了不少。好多人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也都纷纷开始捐款捐物。有家绸缎庄没捐钱,但是人家做的更加大气,人家把育婴堂孩子们的衣服都给包了。有心人一算,育婴堂现在才10多个婴儿,20多个孩子,给这些孩子做的都是土布衣服,这能花几个钱?哪怕之后孩子多了,可绸缎庄现在的名声打出去了,之后孩子需要的衣服钱,早就赚出来。

    白家始终把持育婴堂的运转,并且还允许捐款的人家随时看账本。这就折服了大多数人,也打消了一部分别有用心之人。毕竟这么正大光明的,肯定是无利可图啊。

    换一家管理,当初白家让查账,你现在不让查,不是有猫腻是什么,那时候好名声不仅捞不到,还可能顶风臭三里。自然大家也就乐得白家操这份心了。

    因着现在育婴堂既接收婴儿,也接收孤儿,再叫育婴堂就有点差点意思了,白景杉邀请自己老师重新给育婴堂起了个名字,并题字刻匾。黄先生也欣然同意,并且第二天就把写好的字,让人送到老师傅那边做匾。

    这天白家请了很多给育婴堂捐款的人家,说已经请人给育婴堂起了新名字,请大家参加揭匾仪式。大家也纷纷给面子欣然前往。

    在一阵鞭炮声中,白老爷子和几家捐款较多的东家一起,揭开了早已挂在大门上新匾额蒙着的红布。只见

    中间三个大字——慈济堂

    边上还有一行小字——黄慎之书

    众人纷纷大声叫好。一是因为字确实是好字,二是题字的可是今科状元啊。很多捐款的人看到匾额上的题字都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一切都走上了正轨,白景杉也可以放心的把精力都投入到修炼上来了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时间像离弦的箭,匆匆而过;

    时间像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。

    光绪八年(1882年)的初冬。
    第(1/3)页